第153章 几周就能结束的战争

    在茹贝尔看来,德兰士瓦要打赢英国只有一个口诀,那就是快,他们必须主动出击,以最快的速度突袭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,一口气将铁路全部掌控在手中。

    英国的实力对比德兰士瓦实在是太强大了,英国拥有两百万以上的陆军,七百多艘战舰,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超过三亿的人口,并且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,从各种角度上看英国都没有失败的可能,两者之间的国力差距十分悬殊。

    德兰士瓦联合南边的奥兰治自治邦,兵分四路,北路两支军队朝着南非铁路枢纽马弗京,钻石开采中心金伯利进军,这里是战略要地,得到了这里就可以切断南非与英国北边殖民地之间的联系,可以极大的减缓英军驰援的速度。

    而另外两路则集中兵力攻占开普铁路,直取南非,最后就是与英军主力决战,茹贝尔亲自率军攻打英国在南非的指挥部莱迪史密斯。

    他们手中只有不到八万的军队,却要一口气突袭四处战略要地,可以说是险象环生,但他们的首战人数是有优势的,因为同时间英军指挥官西蒙斯手上只有六万英军,双方素质差不多的情况下,布尔军队有先发优势。

    西蒙斯对此也出现了一些误判,他认为布尔军队肯定会集中兵力攻打一点,所以他没有分兵,而是集中兵力顺着开普铁路过去揍这帮布尔人。

    随后塔拉纳山战役打响,这是英军完成陆军改革后的第一战,英军配上了最先进的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,使用0.303英寸的子弹,这是不逊于毛瑟步枪的高档货,甚至在弹匣容量方面,恩菲尔德步枪比毛瑟更大。

    英军的战术也经过了改革,他们不再着迷于排队枪毙的散兵战术,毕竟伦道夫对这些没什么了解,单纯的认为这种排队枪毙的战术有些太蠢了,因为现在的火炮越来越大射速越来越快,还有机枪这种对群神器,你排着队过去不是找死吗?

    所以他顶着老将军们的反对设计了一种新的战术,那就是挖坑,是的,学德国人挖堑壕,以及定点冲锋,堑壕战是个好东西,布尔人的主力部队其实是骑兵,他们的步枪射程没有英军远,美国人给他们送的火炮也是小口径的迫击炮,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一口气掀翻英军阵地的能力,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挖一个小坑,架几门机枪就可以轻松的守住阵地。

    等到英军这边集中好优势火力之后,再发动进攻,这种先守后打的战术被老将军戏称为小孩子打架,你一下我一下,他们还认为伦道夫这个陆军大臣一点陆军都整不明白。

    而西蒙斯虽然也对这种战术有点偏见,但是你架不住伦道夫这个逼人要求一定得按着他的战术打,不然回去给自己撤职了,卧槽老子当了快三十年的军官,资历年龄都比伦道夫大,他凭什么能撤我职啊?

    但是没办法,你架不住人家才是陆军大臣啊,是大家伙的顶头上司,你不服他还有话说呢,西蒙斯也只能按照他的打法来打了。

    由于布军首先占领了高地,英军不占优势,那好啊,老子直接跳过对射阶段,隔着远远堆了一米高的沙袋,然后开始吃着火锅唱着歌,拼后勤是吧,今天就蹲着不走了,熬死你。

    结果两军在山下对峙了两天的时间,终于布军忍不住了开始冲锋,再等下去英国援军过来了,到时候玩鸡毛啊?

    结果就变成了英军步枪的活靶子,第一战英军就干翻了布军几百人,而英军这边几乎没有伤亡,毕竟没有换血的对射,反正拼后勤布军根本没有任何优势,我长手打短手,你气不气嘛。